林業方面的資格證有哪些?

林業方面的資格證有景觀設計師、花藝環境師、園藝師等職稱資格證。具體的等級劃分如下: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景觀設計師共設5個等級,分別為:

1、景觀設計師(五級/初級技能);

2、景觀設計師(四級/中級技能資格);

3、景觀設計師(三級/高級技能資格);

4、景觀設計師( *** 技能資格);

5、景觀設計師(高級 *** 技能資格)。

二、花藝環境師本職業共設四個等級,分別是:

1、四級花藝環境設計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

2、三級花藝環境設計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3、二級花藝環境設計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

4、一級花藝環境設計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擴展資料:

園藝師該職業資格共分三級:助理園藝師、園藝師、高級園藝師。

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生產及開發推廣。最對口的專業是園藝技術。其核心課程,包括植物生長與環境、栽培技術、遺傳育種技術、園藝設施、病蟲害防治技術、產品貯藏與加工、企業經營管理等。就業領域,是園藝領域的技術與管理部門。設置的專業方向包括: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報考條件:

一、助理園林園藝師:

1、大專以上或同等學歷應、歷屆學生;

2、中專以上或同等學歷并從事相關工作兩年以上者。

二、園林園藝師:

1、已通過助理園林園藝師級資格認證或取得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學歷并從事相關工作兩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學歷并從事相關工作三年以上者;

4、大專以上或同等學歷并從事相關工作四年以上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景觀設計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藝環境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園藝師

林業病蟲害防治需要植物檢疫證嗎

植物檢疫證一般由農林部門頒發,具體看貨物是農業產品或者林業產品而定,通用流程一般為

1.到縣級農林部門索取并由貨主填寫報檢單;

2.一道運輸的提供有效的《產地檢疫合格證》或《產地檢疫調查表》;

二道運輸的提供經當地農林驗訖的原《植物檢疫證書》或現場檢疫合格;

3.省際間調運需提供調入地農林檢疫部門的《植物檢疫要求書》;

4.縣級受理農林部門機構受理申請后辦理《植物檢疫證書》。

浙江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實施辦法

之一條 為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森林資源,根據國務院《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實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第三條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其所屬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負責森林植物檢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具體組織工作。第四條 鄉、鎮林業工作站應在現有編制內配備專職或 *** 人員,負責組織本鄉、鎮的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第五條 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應當做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以下簡稱測報)工作。第六條 各級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應當建立測報工作管理制度:

(一)確定主要森林病蟲測報種類,擬定測報技術規程,定期進行測報技術培訓和指導;

(二)開展森林病蟲害測報調查研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主要森林病蟲害的測報點,對測報對象進行調查與監測,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建立病蟲害測報檔案;

(三)定期分析處理各地測報數據,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發布趨勢預報;

(四)積極推廣應用病蟲害測報先進科學技術。第七條 鄉、鎮林業工作站負責本鄉、鎮的森林病蟲害情況調查。國有森林和林木,由國有林場或者其他經營單位組織森林病蟲害情況調查。

各調查單位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報告森林病蟲害調查情況。第八條 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的造林規劃設計方案,必須有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對經常性發生森林病蟲害的地區,實施以營林措施為主,生物、化學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逐步改善森林生態環境,提高森林抗御病蟲害的能力。第九條 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選用良種壯苗適地適樹造林,禁止使用帶有危險性病蟲的林木種苗和其他繁殖材料進行育苗或者造林。第十條 在發生疫情的地區、經省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可以派員參加當地的木材檢查站,負責森林病蟲害的檢疫工作;發生特大疫情時,經省人民 *** 批準,可以設立臨時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點),開展森林植物檢疫檢查工作。

疫區的劃定,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提出,報省人民 *** 批準,并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 發生暴發性或者危險性的森林病蟲害時,當地人民 *** 應當加強對防治工作的領導,實行分管市長、縣(區)長領導負責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臨時指揮機構,負責制定緊急除治措施,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十二條 發生嚴重森林病蟲害時,所需的防治藥劑、器械、油料等,商業、供銷、物資、石油化工等部門應當優先承運;民航部門應當優先安排航空器施藥。第十三條 在發生松材線蟲病的地區,當地人民 *** 應當采取嚴密封鎖和撲滅措施;松材線蟲病的病木材及其成品、半成品,一律不準運出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經過熏蒸除害處理,可以就地使用);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到有松材線蟲病的地區調運松材及其成品、半成品。第十四條 調入各種松材及其成品、半成品的單位和個人,應事先征得所在地縣級以上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的同意,并向調出地的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申請檢疫;調入后,應在貨到次日起7天內,報請所在地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復檢。

鐵路、交通、郵電、民航等部門應當憑有效期內植物檢疫證書調運。第十五條 發生森林病蟲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林木死亡的,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須經所在地森林病蟲防治檢疫機構調查核實同意后,方可申請砍伐。第十六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費用,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應從育林基金、經營收入和事業費中自行解決;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經營者負擔,各級人民 *** 可給予適當扶持。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 *** 和林業主管部門應從地方財政或育林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森林病蟲測報預防經費。

對防護林、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特種用途林所需森林病蟲害防治費用,由各級人民 *** 給予扶持。

發生大面積暴發性或危險性病蟲害時,森林經營單位或者個人確實無力負擔全部防治費用的,各級人民 *** 應當給予補助。

江西省森林病蟲害防治辦法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發展,根據國務院《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具體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堅持以營林措施為基礎,抓好預測預報和森林植物檢疫,因地制宜地使用生物、化學和物理等防治 *** ,逐步改善森林生態環境,提高森林抗御病蟲害的能力。第三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積極支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做好組織、協調、監督和檢查工作。第四條 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的管理,配備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第五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在同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下,履行以下職能:

(一)貫徹執行國家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的法律、法規、規章;

(二)組織實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

(三)擬訂轄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案,制定預防和除治措施;

(四)對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和除治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組織實施防治試驗和推廣新技術,建立技術檔案。

(五)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檢查驗收;

(六)做好本轄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所需農藥、器械的服務工作;

(七)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宣傳普及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知識。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及其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科學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普及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科學知識,支持農林院校培養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專業人才,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職業技術培訓。第二章 預防第七條 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在森林的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植樹造林應當適地適樹,提倡營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樹種,依照國家規定選用林木良種;造林設計方案必須有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二)禁止使用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林木種苗進行育苗或者造林;

(三)對幼齡林和中齡林應當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蟲害的林木;

(四)有計劃地實行封山育林,改變純林生態環境;

(五)及時清理火燒跡地,伐除受害嚴重的過火林木;

(六)采伐后的林木應當及時運出伐區并清理現場。第八條 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 當組織和監督森林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林內各種有益生物,并有計劃地進行有益生物的繁殖和培養,發揮有益生物對森林病蟲害的控 *** 用。第九條 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地建立無檢疫對象的林木種苗繁育基地。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應當依法開展森林植物產地檢疫,并派檢疫員在省際間木材檢查站開展森林植物調運檢疫。第十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對本轄區的森林病蟲害進行普查,編制病蟲害分布圖,劃分森林病蟲害常發區,偶發區和安全區。第十一條 國有森林和林木由其經營單位組織森林病蟲害情況調查;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鄉(鎮)林業工作站組織森林病蟲害情況調查,沒有林業工作站的,由鄉(鎮)人民 *** 組織森林病蟲害情況調查。

森林病蟲害調查情況應當按規定向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報告。第十二條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必須配有專職測報員,鄉(鎮)林業工作站、國有林場和沒有林業工作站的鄉(鎮)人民 *** 應當指派專人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測報工作。

在森林病蟲害常發區每1萬畝林地設立一個測報點;偶發區每2萬畝林地設立一個測報點。測報點由所在地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劃設置。測報點應當配備測報員,對森林病蟲害情況進行調查并及時報告。第十三條 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制定全省森林病蟲害的測報辦法,綜合分析各地測報數據,定期發布全省森林病蟲害中、長期趨勢預報。

地(市)、縣(市、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綜合分析測報數據,發布當地森林病蟲害短、中期預報,并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測報信息處理系統。

黑龍江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實施辦法

之一條 根據國務院《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轄區內一切從事森林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指對森林、林木、種子、苗木及木材的病害、蟲害及鼠害的預防和除治。第三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市(行署)、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轄區內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由其所屬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負責執行。鄉(含鎮,下同)林業工作站負責組織本鄉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省森林工業主管部門主管本系統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省農墾總局及其他有關部門可按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管理本系統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第四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第五條 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標準化建設。縣以上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應當按編制配備專職防治檢疫人員;林場或鄉林業工作站應當設一名專職或 *** 防治檢疫人員(工資由所在單位負責)。第六條 專職防治檢疫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森林保護、林業助理工程師以上職稱;

(二)具有林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森林保護、林業專業以上學歷;

(三)身體健康。

配備專職防治檢疫人員應當經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第七條 各級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林業院校及科研單位應當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科學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提高科學防治水平。第八條 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從事選種、引種、育苗(種)、造林綠化、撫育管護、采伐運輸等生產活動,必須有預防森林病蟲害滋生和蔓延的配套措施。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建設項目,必須把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規劃設計,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驗收。第九條 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地組織建立無檢疫對象以及無其他危險性病蟲的林木種苗基地及抗病蟲品種繁育基地。各級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應當依法進行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必要時可派檢疫人員依法定程序進入當地車站、機場、港口、郵局及倉庫執行檢疫任務。發現新傳入的危險性病蟲害,應當嚴密封鎖,迅速撲滅。

各林政檢查站在查驗木材運輸證明的同時,應當查驗植物檢疫證書。第十條 鐵路、交通、航運、民航、郵電、公安等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配合森林植物檢疫機構開展檢疫工作,防止危險性森林病蟲害的傳出和傳入。第十一條 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和監督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和有計劃地繁殖利用林內益鳥、益蟲及其他有益生物。第十二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每年綜合分析各地的調查數據發布預報,制定防治方案,并定期向林業部和省人民 *** 報告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

各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氣象哨、選設固定標準地,對主要森林病蟲害進行系統監測,綜合分析基層單位的調查數據后發布當地預報,制定防治方案,并定期向上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 *** 報告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中情況。

鄉林業工作站和林場應當定期組織森林病蟲害調查,提出防治方案,并及時向上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對突發性森林病蟲害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 *** 和上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當地人民 *** 或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是組織除治,同時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第十三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對危害嚴重的主要森林病蟲害實行綜合治理。第十四條 發生大面積嚴重森林病蟲害時,鐵路、民航、交通、海關、氣象、物資供應、計劃、財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在物資供應、交通運輸、航空作業計劃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縣以上地方人民 *** 或其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及時組織除治工作。交界地區的聯防聯治工作由上一級地方人民 *** 或其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并對除治工作定期檢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延誤或拒絕除治。

如何監測防治林業病蟲害

1、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

有關部門需要在林場中設計監測點,并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結合病蟲害檢測需求,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優化檢測制度,將每個監測點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要對林區內監測點的預警能力進行掌握,對林木病蟲害防控項目進行完善,優化檢測手段,將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應用到林木病蟲害的檢測工作中,并將各個地區的監測點聯系起來,構建一個 *** 監測體系。還需要將病蟲害檢測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掌握檢測工作的開展情況,實現各項設備的充分使用。想要進一步提高病蟲害的檢測質量和效果,促進林木病蟲害檢測工作的有效落實,可以制定相關制度,并將該項工作納入到績效考核中,讓各部門可以積極的開展林木病蟲害檢測工作,保證任務的完成效果。

2、強化預報監測

堅持預防為主的林木病蟲害防控原則,轉變過去被動的防治理念,變被動防治向著主動防治轉變,促進地區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由過去重視防治向著重視預防轉變。要始終堅持監測全面、預警準確、預報及時的要求,以提高林木病蟲害監測預報準確率和覆蓋面為目標,對主要林木病蟲害發生進行動態化監測,并制定短、中、長期的監測預報計劃,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和及時防控。要始終堅持專業監測預警和群眾監測預警相結合監測形式,充分發揮測報員的作用。林業技術人員、護林員對蟲害高發地段進行重點監測,并對發生的蟲害及時上報,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現場防治指導。同時還要做好林木病蟲害調查工作,準確掌握發生規律、生活習性、發育歷期等基本信息,并根據監測數據,發布至少 10 期監測預報信息,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做好其它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踏查工作,準確掌握種類的發生面積、發生程度等信息,保證報表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