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次申請測繪資質,是必須從丁級申請,還是可以直接從丙級或乙級申請

測繪資質分為四個等級,分為甲乙丙丁,甲級更高,丙級更低。測繪資質首次申請認定,更高可以從乙級開始(只設置甲級的除外),可以跳過丙丁級。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測繪資質升級,就必須一級一級升,不能從“跳級”。

新縣國土資源局

新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別山腹地,地處豫、鄂兩省六縣(市)的結合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總面積為1554平方公里。地形以淺山、丘陵為主,自然特點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轄15個鄉鎮、1個管理區,20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36萬,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

扶廷勝 書記、局長

吳新固 副書記

羅傳德 總支委員、副局長

汪淮河 總支委員、副局長

葉繼高 總支委員、副局長

何宜萍 總支委員、副局長

許進 總支委員、儲備中心主任

劉濤 總支委員、紀檢組長

劉偉 總支委員、工會主任

扶廷勝簡介:漢族,新縣千斤人,1964年3月出生, *** 黨員,大學學歷。現任新縣國土資源局黨總支書記、局長。1985年12月參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國 *** ,1994年12月~2000年9月,在縣 *** 辦任副主任;2000年9月,任縣土地管理局副局長;2002年6月,任新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2002年9月~2007年8月,任新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主任科員;2007年9月起任現職。

【土地資源】新縣行政區域面積1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414公頃、園地17885公頃、林地92710公頃、草地5309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605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694公頃,水利及水利設施用地4233公頃,其他土地4123公頃。新縣地理位置造就新縣水資源和光照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宜耕條件好,利于種植業發展。

【土地利用】全縣盤活挖潛存量土地14.3公頃。全面完成土地市場動態檢查與監管系統建設,對全縣土地供應等多項業務,實施動態跟蹤監管;爭取縣 *** 啟用了新縣征地片區綜合地價。

【耕地保護】堅持縣、鄉、村三級目標管理,全縣1.72萬公頃耕地和1.564萬公頃基本農田得到有力保護;開展國土綜合整治,投資3700余萬元,實施了吳陳河等2個鄉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千斤鄉基本農田整治項目、新縣2010年度之一批次補充耕地儲備項目等,總規模806.4公頃,新增耕地294.6公頃;新縣耕地保護工作代表河南省迎接了國家檢查,耕地保護取得成績位于全國前列。2011年4月國土資源部組織的“農村土地整治萬里行”中央媒體采訪團對新縣進行了集中報道。

【建設用地管理】全縣審批農宅用地400宗,面積5公頃;國有土地117宗,面積6公頃;公開出讓土地15宗,面積22.98公頃,土地成交價款首次超過億達1.06億元;上報之一批次鄉鎮建設用地24.7公頃,之一批次補辦建設用地43.9公頃,組織了西氣東輸、京九鐵路電氣化改造等國家重點項目申報建設用地計劃0.93公頃。

【地籍管理】審批登記國有土地使用證806宗,集體土地使用證327宗,他項權利證45宗,整理地籍檔案3217宗。開展了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現場核實圖斑345個,變更圖斑1051個,面積3961公頃。啟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在全縣205個行政村開展了權屬調查。積極爭取縣 *** 出臺了解決城鎮地籍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意見。

【測繪管理】加強基礎測繪工作,成功建設“數字新集”,該成果獲省級測繪優秀成果獎;啟動吳陳河、滸灣、八里畈等3個鄉鎮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測繪工作;D級控制網建設通過驗收。2010年繼續加大測繪基礎投入,投資30多萬元,購置了全站儀、繪圖儀、大幅面掃描儀等測繪設備,新縣國土資源規劃勘測隊成功升級丙級測繪資質。

【幫扶工作】在新縣田鋪鄉田鋪村、箭廠河鄉油榨村、陳店鄉云山村、沙窩汪沖4個村開展幫扶活動,幫扶貧困老黨員、留守兒童和重災戶65戶,貧困學生60余人,幫扶資金2.3萬元;參與縣組織孤兒和貧困學生結對幫扶,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4名,幫扶資金2320元;向縣慈善機構捐款3萬元。

【基層所建設】加強基層所標準化建設,投資300余萬元,新選址新建辦公樓6棟,翻新10個所辦公用房,面積4300余平方米,配備辦公桌椅127套,全縣16個國土所全部達到“五有”標準,其中有3個所被評為先進所,1個所被評為優秀所。

【礦產資源】新縣境內已探明各類礦種38種,礦點1400多處。新縣素有“山上藏金、地下埋銀”的美稱,全縣礦產資源總儲量大,零星分散,以雞窩礦為主。

【礦產資源管理】開展了采礦權人年度審查,對全縣30家礦山企業和13個探礦權進行年度審查,合格率達100%。啟動礦產資源整合,成立了以縣 *** 副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了方案,并建立了 *** 辦、財政、國土、環保、安監等部門聯合監管的監管機制;全面完成全縣礦權核實工作,礦權核實數據庫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地質災害防治】落實了地災防治四項制度,將地災防治列入 *** 目標考評;做好全縣地質災害調查和預案防范工作,對全縣危巖體和不穩定斜坡進行監測,重點對卡房王畈小學后山滑坡、紅高梁小區后山滑坡等進行汛期24小時監測;爭取批準了縣城土坯凹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新縣地質災害詳查項目,爭取資金1100多萬元,計劃2011年啟動實施;落實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完成3個礦山企業的年度入繳;爭取省財政投資477萬元,對大別山省級地質公園前期主題碑、主題廣場及展館進行建設。

【執法監察】堅持土地違法動態巡查,構建了村級協管員、12336舉報 *** 、執法巡查三級土地執法監察 *** ,全年巡查發現違法行為724起,面積28公頃,及時處理619起,立案95件,全部結案,結案率達100%。開展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全縣監測衛片圖斑40個,監測面積36.5公頃,實測面積33.84公頃,其中合法圖斑19個,偽變化圖斑1個,違法圖斑5個,并對5宗未報即用違法用地進行依法查處,通過處理,新縣違法土地占用耕地面積占新增建設用地比例為5.88%。

【 *** 工作】抓好 *** 工作,先后集中開展國土資源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領導干部包案處理 *** 積案百日攻堅活動,全年共受理來信來訪115件次,結案113件,結案率達到98%,群眾滿意率達到98%。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對2002年以來的全縣所有在土地和礦業權審批卷宗進行復審并整改;開展了五類不廉潔行為和十類違法違紀案件專項清理,未發現不廉潔行為和違法違紀現象;開展了排查了廉政風險點,建立廉政風險點臺賬5套,查找風險點700余個,建立風險點排查檔案20余套;開展了“四項清理”,對全局200名在崗干部住房進行清理,清理住房112套,其中房改房20套,集資建房28套,商品房40套,自建房24套,還對公款出國境旅游和公款旅游、車輛購置和運行費用、會議費和招待費進行清理,未發現任何違紀現象發生。

淇縣國土資源局

淇縣北靠鶴壁,南接新鄉,地處豫北城區中心位置,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南水北調路線工程穿城而過。“肘山腋水,地形爽塏”是淇縣地形的特點。西部為山丘地區,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為平原泊洼區。縣域面積567平方公里,人口25.8萬,耕地35萬畝。轄一鄉四鎮四個街道辦事處,即黃洞鄉,高村、北陽、西崗、廟口四鎮和朝歌、橋盟、魏都、靈山四個街道辦事處。

郭廣東 局黨組書記、局長

牛彥斌 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王海珍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豫進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馬學周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俊清 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程廣營 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岳崇杰 副主任科員

孫榮明 副主任科員

郭廣東簡歷:淇縣橋盟鄉古煙村人,1964年10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 *** 黨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1991年9月,在縣物價局工作,任辦公室主任;1991年9月~2001年12月,在縣 *** 辦公室工作,任 *** 辦副主任;2001年12月至今,任淇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淇縣國土資源局于2001年12月由原土地管理局與地質礦產局合并組成,共有干部職工112人。內設機構有辦公室、行政服務股、法規監察股、規劃科技股、地籍管理股、礦產管理股、土地利用股、法制 *** 股、測繪管理股等9個行政股室和監察大隊、測繪隊、估價事務所、地產交易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土地整理中心6個事業隊,所以及朝歌、橋盟、北陽、西崗、高村、廟口、黃洞、鐵西8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全縣土地總面積851142.5畝,其中,農用地481287.5畝,建設用地94302.4畝,未利用地275552.6畝。

【耕地保護】2010年,建立了 *** 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責任制,把耕地保護目標納入了 *** 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年初縣 *** 向鄉、鎮 *** 下達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責任目標,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鄉鎮長是本轄區執行土地管理工作的之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年中由縣委、縣 *** 督查室和縣國土局定期對目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年底嚴格考核獎懲。對于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管理職責,造成耕地保護目標沒有完成的鄉鎮,取消評先資格,并在全縣通報批評。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不制止、不組織查處或隱瞞不報、壓案不報的,堅決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2010年,淇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2315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8685公頃。

【用地保障】2010年,共上報省、市建設用地23個批次,總面積8647.78畝,其中省、市 *** 審批14個批次,面積4883.16畝。通過加大保障發展力度,為華晨汽車改裝項目、鶴淇大道、萬家歡樂服裝、方舟瓷業、天天創業園、縣醫院、廉租房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合法用地保障,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特別是鶴淇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穩步推進國土資源市場建設,共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12宗,面積1914畝,總成交價款32200萬元;協議出讓土地11宗,面積248畝,出讓價款3635萬元;共辦理土地交易117宗,總面積為63.6畝;為企業融資辦理土地抵押評估、登記手續20宗,總面積1446.7畝,顯化土地資產26216萬元。

【規劃修編】根據《淇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確定的各項規劃指標,完成了橋盟、廟口、黃洞、高村、西崗、朝歌、北陽等7個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2月26日,鶴壁市人民 *** 以鶴政文〔2010〕16號對7個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了批復,為合理布局全縣建設用地指標和鶴淇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提供了合法的基礎性保障。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扎實推進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完成了統一時點更新調查中國家核查出的176個疑問圖斑和48個非疑問圖斑的實地核查以及數據庫的修改上報;完成了統一時點更新調查數據庫與基本農田數據庫的銜接、修改和上報;進行了鶴壁市內部以及淇縣與周邊縣區權屬邊界的初步對接工作,并將有關情況以文字形式上報市局。34平方公里的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工作順利通過了省廳和市局預檢。

【土地開發整理】淇縣國土資源局組織實施的國家投資2556萬元、總規模998.05公頃的淇縣廟口鄉土地整理項目于2010年1月份一次性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驗收。該項目完成后共新增耕地135.14公頃,新增耕地率13.54%,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項目區群眾的一致好評。2010年7月份又上報了朝歌鎮石橋村和北陽鎮高樓新莊村兩個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項目,項目資金1237.05萬元,繼8月份被市國土資源局批復立項后,12月份經省國土資源廳正式批復。

【礦產資源概況】淇縣地處豫北太行山東麓,總面積567.43平方公里,蘊藏有優質無煙煤以及金屬、非金屬礦產等十余種礦產資源,但除石灰巖、白云巖、石英砂巖、片麻巖,其他礦種儲量較小,有些甚至沒有開采價值。無煙煤屬優質無煙煤,資源儲量約有2000余萬噸,目前未開采。其他非金屬礦種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區,位置比較分散,礦種有石灰巖、白云巖、石英砂巖、脈石英、鉀長石、花崗巖、木魚石、石膏、玄武巖、重晶石、耐火粘土、方解石、建筑沙等。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鎂、銅、鉛、錳等,但儲量很小,或品位較低,工業利用價值較小,開采意義不大。

【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2010年,按照省、市資源整合文件精神,淇縣國土資源局編制了《淇縣非煤礦產資源重點礦區整合方案》,重點劃定了12個礦區,重點礦區的整合協議全部簽訂,外業測繪和劃界工作全部完成,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之一階段工作全部完成。整合后,非煤礦山數量由57家縮減為35家,縮減率達38.59%。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以“十有縣”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深化了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制建設,出臺了《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進一步完善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機制;對災害隱患區各戶發放明白卡200余份,在廟口鄉、黃洞鄉路邊的崩塌區加立了警示標志牌,在重要處噴刷了警示標語;實施緊急避險2次,保護了20余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了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橋盟趙莊趙長海榮獲了“全國群測群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測繪管理】2010年4月,經淇縣編辦批準,正式成立了測繪管理股,理順了測繪管理體制。深入開展了“三無”地圖清查工作,對全縣境內所有測量標志實行定期巡查制度,對永久性測量標志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發現有損壞的及時予以修復。認真做好測繪資質的年檢,加強測繪資質監管,確保了淇縣測繪市場管理的規范有序。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市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認真開展了“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明確單位一把手是廉政風險點排查與自查自糾工作之一責任人,根據“自已查、相互議、股室查、班子定”的程序,采取自己給自己找、下級給上級找、上級給下級找、班子成員與分管股室相互找等 *** ,認真查找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建立臺賬。在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工作中,該局要求全局每一位干部職工必須手寫填報表格,并經分管業務口領導審核把關簽字后,報局辦公室匯總,確保了排查和自查的實際效果,為預防出現廉政問題及下步專項行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執法監察】進一步加強巡回檢查工作,對國土資源違法苗頭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共發現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宗, *** 違法占地建筑7宗,立案處理率達到了100%,結案率達到了99%,有效打擊了土地違法行為。扎實開展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的迎檢工作,按照2009年度衛星遙感監測圖斑情況進行逐宗核查落實,登記造冊,對發現的9宗未報即用違法占地和3宗實地偽變化圖斑認真進行了整改,順利通過了省廳的檢查驗收。

加大對各類礦產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強化動態巡查,及時發現并依法制止零星非法采礦點5個,進一步規范了礦業開采秩序,轄區內礦山儲量動態檢測率達到了100%。

【 *** 工作】2010年,認真落實省、市、縣 *** 穩定工作會議精神和領導包案、輪流接訪、責任追究等 *** 工作制度,局長與各國土所、局內各股室簽訂了 *** 目標責任書,切實把 *** 穩定工作落到實處。全年共受理 *** 案件46起,其中,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3起、42人次,全部協調處理;辦理縣 *** 局和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23起,其中21起結案上報,縣以上交辦案件按期辦結率達到了100%,有效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該取得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取得《測繪資質證書》

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許可行為,維護測繪市場秩序,促進測繪行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國家測繪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工作。

西城測繪審核結果簽字蓋章需要多長時間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一個月左右,西城測繪審核結果簽字蓋章需要一個半月左右,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申請單位符合法定條件的,測繪資質審批機關作出擬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通過本機關網站向社會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組織調查核實。經核實有問題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理。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或者有異議但經核實無問題的,測繪資質審批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并于10個工作日內向申請單位頒發測繪資質證書。具體消息可關注官方網站,獲得之一手權威信息。

重慶測繪作業證存在問題

重慶測繪作業證存在問題:

一、地方 *** 重視不夠,對工程測繪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 *** 過度追求經濟建設,忽視了工程測繪及信息化建設工作,對工程測繪的意義認識不夠深遠,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編制工程測繪規劃,更沒有將工程測繪的發展與信息化建設結合起來,以至于信息化建設成果不能快速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由于一些地方測繪法制建設滯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規,加上 *** 缺乏對工程測繪的有效宣傳,致使大眾沒有認識到工程測繪的作用,工程測繪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工程測繪行業管理混亂,存在無證測繪和違規測繪情況1.無證測繪有測繪資質證但超出證載業務范圍承擔工程測繪任務,同樣屬于違法測繪。存在借證、賣證的測繪行為,給無證單位或個人提供了損害工程測繪單位和工程測繪工作者利益和形象的違法行為提供了方便。

?2.違規測繪在工程測繪市場上,存在以下違規測繪情況,一是無標準,無規范和圖式,或不懂標準測繪,個別從事工程測繪的企業和個人,連最基本的測繪規范和圖式都沒有,其行為難以符合工程測繪要求,二是明知有標準但為了偷工減料而不去執行標準,此現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煤礦企業和礦產部門以及工程建設行業,個別企業在提供的基礎圖件中為了節省開支,甚至出現將1/1000圖放大后當1/50、1/100圖使用,三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別用戶提出違法測繪的特殊需求,要求工程測繪單位和個人強化或簡化某些數據,對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數據如位置、高程、深度、長度、面積等任意放寬標準。

?3.缺乏測繪數據共建共享機制由于工程測繪數據的共享機制未完全建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企事業單位為滿足自身建設和管理的需要,自籌資金組織施測,造成同一地區不同單位重復測繪的現象,導致工程測繪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還造成測繪基準不同、技術標準不一、成果質量不均等現象,特別是當前部分地方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根據部門需要進行測繪、更新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出現重復投資、重復測量,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4.測繪人才隊伍不均衡、結構不合理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導致各地區測繪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由于財力問題,對工程測繪投入少,造成工程測繪隊伍經費來源不足,人才向沿海城市流失的現象嚴重。同時,工程測繪人才結構不合理。我國工程測繪隊伍大多為一些勞動密集型的測繪隊伍,缺乏高素質全面能型的領軍人才,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達不到要求,嚴重影響了我國工程測繪事業的發展。

?5.缺乏開發、創新能力現階段,由于我國的工程測繪產品不夠豐富,社會化程度不高,工程測繪主要應用在國土、城建等一些建設部門,并沒有走入廣大人民的生活中,應用的范圍太小。同時,現有產品生產周期長,更新速度緩慢、種類少,致使一些用戶使用比較困難,侵權盜版、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存在應急保障能力不強,基礎地理信息現實性差等問題,特別是造成重大突發事件后,不能適應應急需求。此外,工程測繪新技術的開發、創新的能力不足,數據的采集、管理與應用等方面的軟件開發能力薄弱,與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制約著整個測繪事業整體水平的提高。